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天鵝堡一日遊


  觀望了很久,我終於出發去看傳說中的新天鵝堡。

  新天鵝堡位於一個叫作Schwangau的地方,從慕尼黑到Schwangau必須先搭火車到Fussen,車程約兩個小時,然後從Fussen搭公車約10分鐘的時間就會到Schwangau

  我們一早出門的時候天氣就不太好,到了Fussen的時候竟然在下雨,頓時覺得前途多難啊。好在到了Schwangau以後就沒有雨了,而到了中午以後太陽才開始露臉。

  在Schwangau有兩座城堡──Schloss HohenschwangauSchloss Neuschwanstein,也就是新舊天鵝堡。兩間都得跟著城堡的解說員分批進去,也就是說不是自由參觀的形式。

小坡上的舊天鵝堡

  先參觀的是舊天鵝堡,在進去之前,在城堡外面一個有著台灣口音的小姐請我幫她拍照,問我是不是也是11:45的那一組進去,我一下子忘記自己那組是幾分進去的,還含糊地回答她好像是吧,但其實我是五分鐘後的那組。



  與其說是皇宮,舊天鵝堡其實比較像是一個小別墅,和慕尼黑的Residence或是寧芬堡比起來小得多了。又或許是開放的只有其中一部分吧。解說員是一位年輕的小姐,半個小時的參觀中最常聽到的就是,桌上的裝飾品是由某某人送給國王或皇后或王子的禮物,通常是由象牙或是鍍金的銀製作的。



  非常掃興的是,城堡內完全禁止攝影,唯一能拍的只有透過窗外看到的風景。或許是我的胃口被Munich Residence及寧芬堡養大了吧,總覺得印象深刻的部分少得可憐。

  一轉眼就結束了舊天鵝堡的參觀,我們走下去逛沿路的紀念品店。結果被0.30 euro一張的明信片分散太多注意力,回過神來的時候,只剩半個小時我們的新天鵝堡參觀時間就要到了。
新天鵝堡在半山腰上(其實舊天鵝堡也在一個坡上,只是高度沒新天鵝堡那麼高),要上去有幾個方法:接駁車、馬車和走路。看地圖上寫的,即使搭接駁車上去,也還是得走15分鐘,直接走過去則是30~40分鐘,所以我們是打算走過去的。

  但眼看參觀時間就要到了,我們急著找最短的那條路上去。問過詢問台以後找到了藏在停車場後面的一條路,據說只需要30分鐘就可以到。地圖上看來這條也應該是最短的路程,我們於是用最快的速度走上去。

  說起來容易,其實這條路相當地陡,根本就是在爬山。我們急著要上去,氣喘吁吁地爬了十分鐘的山,像是走了一個小時那麼累,卻還看不到城堡的蹤影。終於看到馬車及越來越多的遊客,我已經累得說不出話來。往周遭一看才發現這新天鵝堡真的是在半山上,位置比想像中的還高,難怪爬得這麼累。



  新天鵝堡的遊客不是普通的多,終於輪到我們入場的時候,我居然又遇到在舊天鵝堡那裡請我拍照的台灣小姐了。於是我們也一起參觀,她說她聽不出來我的口音。

  新天鵝堡的參觀一樣是一眨眼就結束了,也不能拍照,只好買印有城堡內部照片的明信片充一下數。不同於寧芬堡及Munich Residence的洛可可風,King Ludwig II的新天鵝堡是歌德式的設計,不只城堡的外觀有尖塔,房間內的雕刻也處處看得到歌德風的影響。解說員提到,不同於其他人的皇宮,新天鵝堡內找不到一張King Ludwig II的畫像,城堡內的壁畫所畫的大多是國王喜歡的歌劇。




  台灣來的小姐向我發表她的感想:這城堡雖然是華麗的,但卻很悲傷。我個人覺得和城堡內的光線很有關。室內的天然採光可以說是非常少,照明也很少,所以總顯得陰陰暗暗的。相較於洛可可風使用的淺色系,這裡的顏色都是濃重的,個人覺得和城堡的藍白色外觀顯得很不搭。

  很快地結束了參觀以後,又是紀念品店。令我不解的是,新天鵝堡內的紀念品店有兩家,第一間的規模比較大,販賣的種類比較多,而第二間則藏在一個很後面、很狹小的空間;奇妙的是,在新天鵝堡的門票上,以大篇幅特地印上的since 1926的「The Castle’s Original Shop」,指的卻是第二間而不是前面較大的那間,所以這代表了什麼?

  在我逛到後面那間店時,我赫然發現,那裡的明信片有蓋上城堡的紀念章,而且一樣一張只要0.30 euro,我頓時非常非常地後悔,因為我在山下的紀念品店已經買了十張沒蓋上紀念章的明信片。

  那位台灣小姐雖然參觀的時候一直和我在一起,但我在紀念品店轉了一圈以後,她就消失了。真可惜,她晚上也是要去慕尼黑的,本來還以為可以一起走。

  下山的路程我們沒走回上來那條很陡很陡的路,穿著Converse All Star的我走那條下山大概會跌地四腳朝天吧。我們本來有意要搭接駁車下山,結果好像還是走不對路,我們走的是馬車行駛的路線,和接駁車又是分開來的,還好下山相對很輕鬆,一下子就到山下了。


  參觀完以後大約是三四點,還沒吃午餐的我早就餓扁了,沿路只能勉強吃我帶的軟糖補充一下血糖。我們於是在一間餐廳解決遲了很久的午餐,說是餐廳其實也不大準確,因為那是一間Beer Garden式的餐廳,用餐的人都是坐在戶外,供應簡餐及咖啡啤酒等等飲料的店,這樣的店在慕尼黑也很多。

  還是對德文的菜單很沒概念的我,點了負責接單的先生所推薦的香腸餐,附上薯條及沙拉,一份5.8 euro。香腸很好吃,但我想香腸要難吃也有一定的難度,畢竟我在超市隨便亂買的香腸也很好吃;薯條就一般般;沙拉則是我覺得最棒的部分,但它雖然被叫作沙拉,其實比較像泡菜,菜絲切得很細,味道酸酸的泡菜。餐點的份量很足,我吃到最後非常地飽,當晚的晚餐都省了。

  我們回到Fussen的時候大約六點,決定來了都來了就再到附近逛一逛,雖然六點的時間商家可能都關門了。


  我們經過一間店時被它櫥窗內一球一球裹著巧克力的東西吸引,在店外看了很久仍不能確定是什麼東西的我們決定買一顆來吃吃看。我選了寫著巧克力內餡的口味。本來覺得是蛋糕類的東西,咬下去以後意外地硬,原來它是扁條狀奶油餅乾像纏毛線球一樣纏成的一顆球,簡單的說就是裹了巧克力的一大顆餅乾球。我覺得和麻花之類的餅乾有點像。味道是不壞,但就是餅乾罷了,雖然它的巧克力內餡還算濃郁。而且吃這一大球東西的吃相肯定不好看,還會沾得滿嘴巧克力,這大概是以吸引小孩子為主的商品吧。2.90 euro一顆,仔細算一算還不便宜,大概是因為很耗工吧。

  我們向著一座外觀有點像是城堡的建築前進。看牌子上寫的這似乎又是一座皇宮,只不過已經超過開放時間了,我們就只在外面拍幾張照。這皇宮的外觀其實很樸素,但是牆上的彩繪很不簡單。它在窗口邊的彩繪在明暗陰影的處理十分地有技巧,使我從一段距離外看一直認為牆面是有凸出來的,直到我真的走到它旁邊,視線和牆面呈一直線,我才驚訝地發現牆面完全是平的,一點突起都沒有。



  看完這十分厲害的彩繪牆後,我們就往車站的方向回去了。途中在一間超市停下來買水,我在超市內聽到應該是台灣團的導遊在和團員講話。一個男生想帶啤酒回去,導遊以誇張的口吻勸他不要帶,說會害飛機爆炸。我心想沒那麼誇張吧。有沒有人可以有根據地告訴我啤酒托運上飛機的話究竟會不會爆掉?

  那群台灣旅客每個人都拿一個小紙箱拼命地買,一個人抱一箱。一個女生手上捏著兩三包軟糖,是包裝袋上有一隻卡通熊的那種,我不知道牌子叫什麼,那個女生嘴裡直說著很便宜,但我很想告訴她,她拿的那個在別的地方(至少在新加坡)也很便宜,要買就買在台灣比較貴的Katjes啊!好吧是我管太多了……

  之後我們就坐火車回慕尼黑了。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回到家的時候已經九點半了,但天居然還沒全黑!不看錶的話還以為是七點多勒。白天越來越長了……


散步寧芬園



  剛來到慕尼黑的那幾天,我們每天都走了好多的路,因為在市區觀光,也因為帶我們去找房子的Mr Grassl不愛搭車總是走路。以致於到後來,我好像走習慣了,甚至走上癮了,現在只要一天不走點路我就覺得渾身不對勁。
 
  因此,宅了一整個早上和中午以後,我終於忍不住出門散散步。今天的天氣一掃過去兩天的陰霾,是個陽光普照的大晴天。我有沒有說過慕尼黑的陽光非常地強?就連本來超討厭太陽的我,也已開始習慣在烈日下出門了,因為在慕尼黑是不可能躲掉陽光的。

  我一開始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地,但下意識地就往寧芬堡的方向走去。雖然之前已經逛過寧芬堡了,但我一直想再來寧芬堡的公園走一走。寧芬堡裡的建築雖然需要門票才能進去參觀,但公園是可以免費進去的。所以很多人都攜家帶眷到寧芬園散步、野餐,不少人在園區裡慢跑,更有些人舖塊墊子就躺在草地上曬太陽。

[
之前去寧芬堡的照片我上傳在我的facebook上,沒有看過的可以到這裡看(應該需要登入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0150268099010505.375171.718295504
]

  進入到公園以後便有很多綠樹遮蔽陽光,所以其實在樹林裡是很涼快舒服的。上一次有過在樹林裡迷路的慘痛經驗,我這一次格外地小心,就怕又陷在樹林裡轉不出來。

  在沒有時間和目的(參觀)的限制下,在寧芬園裡散步其實是很舒服愉快的一件事。我決定去看看上一次因為太累,只隔著湖觀望而沒走過去的一座涼亭。



  這座涼亭遠遠看很簡單素雅,靠近一看才發現涼亭的圓頂內部有彩色的裝飾,邊緣上也有一些雕刻。不愧是皇宮,連一個小涼亭也要裝飾地美美的才行呢。只可惜我沒帶相機出門所以沒拍下來。

  這座涼亭隔著一個湖(該說湖還是池塘呢)和別館Badenburg遙遙相望,風景十分地美,很適合作為休息站。我繞著湖轉了一圈以後回到Badenburg的位置,然後就又慢慢地走出去了。
  經過紀念品店的時候我流連了很久,考慮再三以後決定買一本寫King Ludwig II生平的書來看。Ludwig II這個名字從我開始逛這些皇宮後就一直時不時地聽到讀到。從他出生及居住過的的寧芬堡、在那裡成長的舊天鵝堡,到他興建卻來不及完成的新天鵝堡,我去了這些地方,對Ludwig II這個被稱為Mad King的國王越來越好奇。或許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之內我還會繼續去參觀他其它的皇宮,在那之前,我想來好好研究一下這位謎一樣的國王。

  但我絕對不會承認我有一半的原因是為了拿下面這個袋子才買書的。


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MS-Bazar



  前幾天經過一個旅客服務中心的時候,順手拿了一張傳單,上面寫著這個星期五和六有一個從1973年就開始的,由德國多發性硬化症協會(Deutsche Multiple Sklerose Gesellschaft)舉辦的義賣會,似乎是一個二手商品的市集。來慕尼黑以後還沒有逛過這裡任何二手市集的我,決定星期五去看一看。

  連續幾天出大太陽,高溫不下,大家都穿起短袖短褲的慕尼黑,在星期四的晚上開始變了天。星期五一早,雨就斷斷續續一直下,到了中午仍沒有停歇的跡象。開始有點擔心市集會不會因此不開的我,也猶豫起來到底該不該去,畢竟義賣會舉辦的地點離我家有一點遠。

  最後我和室友還是下定決心頂著又濕又冷的天氣出門。義賣會的地點離那裡最近的地鐵站還有一段距離,我一邊走,心理的不安感一邊不斷加深,因為那一帶看起來純粹就是住宅區,人煙稀少,不像是個會常態性舉辦市集的地方,更何況還下著雨。

  一邊找著市集地點的我們,開始看到一些阿姨們提著寫著MS-Bazar(市集的名稱)的袋子走出來。這個時候我們才終於確認市集沒有因為下雨而取消。

  我們來到一個不知道是工廠還是倉庫的建築,市集就在其中二樓。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來逛義賣會撿便宜的人還真不少!會場非常多的人,賣的東西也不少。現場的婆婆媽媽們幾乎每個都大把大把地挑選,在會場內簡單圍起來的試穿區就這麼不避諱地試穿起來。會場裡賣的東西有衣服、鞋子、包包、飾品、書籍等等,但以衣服為主。



  其實對我來說,那裡賣的衣服包包等等的東西雖不貴,但也並沒有非常地便宜,而且款式其實沒那麼適合年輕人,倒是叔叔阿姨們挑地很開心。

  即使如此,我還是很開心地穿梭在一排又一排的衣服之間。

  最後,我挑了一條狀態還蠻新的皮帶,好換掉我已經繫到快爛的那條,才花兩歐元,另外也買了要送人的東西。雖然收穫不算多,義賣會也不完全是我一開始所想像的市集樣子;但在這雨天之中,還可以看到這麼多慕尼黑人出門撿便宜,也算是讓我又多認識了這個地方一點點。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南巴伐利亞一日遊



  我們有一位友善又熱心,教過德國文學以及地理的房東先生。

  有一天,他主動提議開車帶我們到巴伐利亞(包括慕尼黑在內的德國一部分)南部來個一日的德國文化歷史之旅。

  我們星期六早上十點出發,開始大約兩小時的車程。毫不意外地,很會暈車的我一下子就開始連打哈欠及感到不舒服;再加上,我坐的位置完全曬到太陽,以至於到達目的地後,我發現自己在到了慕尼黑這兩個多禮拜的時間以來,第一次在流汗。


Die Wieskirche

  我們的第一站是Die Wieskirche(我查翻譯後推測意思是「草原(中的)教堂」)。教堂如其名,它的四周真的就是一片草原──除了一兩間屋子及為遊客而存在的紀念品店。進去前光看外觀覺得,不過就是間教堂,還是間建在荒山野嶺間的教堂;打開門以後的我,第一個反應──「WOW~」。

放在樓上的風琴



  這間教堂的華麗程度,和慕尼黑市內的St Cajetan’s有得比,而且顏色比它豐富的多。據房東先生解釋,這間教堂的裝飾風格是洛可可(Rococo)。根據我google的結果,洛可可是巴洛克之後的風格,和巴洛克的差別是不對稱的花邊和曲線、整齊而生動的雕塑,顏色也比巴洛克式來的柔和。

伸出一隻腳的天使

  事實上,我哪懂那麼多啊。我這東南/北亞來的鄉巴佬,當然只是對著色彩鮮艷、線條繁複的裝飾,還有精緻彩繪的天花板猛按快門而已。擔任我們一日導遊的房東先生還特別提到天花板圖畫中的一個小天使,他/她被畫成從圖畫裡伸出一隻腳跨在邊框上的樣子。(事實上我搞不清楚小天使的腳到底是畫上去的還是雕塑出來的,可見得製作得很成功;只是如果不講,我大概也不會注意到那麼小的細節。

  這間教堂天花板上描繪的是天堂的景象。(房東先生說)以前不是所有人都識字能讀懂聖經,因此教堂裡的畫作大多描繪聖經中的場景,神職人員就可以透過圖畫向聽眾解釋聖經。
房東先生也解釋一個從聖壇旁邊的牆壁/柱子上凸出來的部分,是神職人員的講壇,為了讓聲音能夠被大家都聽見。想想還真是有道理,本來以為那是類似包廂的設計的我,還真是膚淺啊。


天花板
講壇

教堂外



  因為行程緊湊,才待一下下的我們很快又踏上路程,來到了另一個小鎮。沿途已經看到不少美麗房子的我們很高興終於可以下車拍照了!這些小鎮的房子都有一個特色,那就是佈滿彩繪的外牆。大部分的屋子外牆上雖然都只有樣式簡單的窗子,但是在窗口的周圍都會畫上華麗的窗框,因此再簡單的窗戶都美麗了起來。其他的,則是整面牆上有宗教故事的彩繪。許多店家的櫥窗中更擺放並販賣宗教性的小雕塑。真的是宗教味十分濃厚啊!
牆上佈滿彩繪的房子


連門/窗框的陰影都畫上去的房子


  原來這個小鎮叫Oberammergau,三百年以來每隔十年全鎮的居民便會一起參予一個叫Passion Play的盛大戲劇表演。這項傳統的開始,是為了停止當時肆虐的傳染病而向神發願祈禱,而後祈禱實現而還願。因此這個每十年一次的戲劇表演就吸引了很多基督徒朝聖,但是房東先生說戲票很貴,他也沒看過。

  在這裡房東先生也帶我們去一間他從年輕時便常去的小餐廳。他的一位朋友在那裡長大,每當房東先生受邀到他們的家族餐會,都被有如貴賓一般招待。房東先生請我們吃夾了有如午餐肉一般的香腸切片的三明治,這對早就餓扁肚子的我是一大福音啊!當下我覺得我吃兩個可能都沒問題了,真不懂同行的男士們光憑這一個三明治怎麼能夠填飽肚子。我本來其實很期待能夠在餐廳坐下來悠閒地吃並欣賞小鎮風光,但我們只是拿著邊走邊吃,真不是普通的匆忙。

小餐廳


小餐廳內

  我們的下一站是位於Ettal這個地方的修道院。修道院包含了住宿學校和教堂,據說是巴洛克式的設計(事實是我根本就分不出洛可可和巴洛克)。一進去我又是一陣「WOW~」,這些教堂的天花板真是一個比一個複雜啊。我的室友和我一樣有著畫家如何爬到那麼高的地方去做畫的疑問。房東先生說那些看似大理石的柱子其實大多不是大理石,是木頭畫上大理石紋。這讓我想起參觀Residence Museum(應該是吧…)的時候,導覽說皇宮內很多大理石柱及門框其實是塑膠製,但是當時那樣的技術還很少人知道,製作起來比真的大理石還貴;但是因為用塑膠就可以任意製作成想要的大小形狀然後炫耀那是大理石,而且塑膠製的比大理石要溫暖,所以皇室還不願洩漏那樣的技術給他人知道呢。



  很快地看完教堂之後我們又移動到下一個小鎮。到這裡我已經不記得地方的名字了,只知道又是一個迷人的小鎮,緊鄰德國邊境的阿爾卑斯山脈。我們拜訪了房東先生的一位朋友,她們家非常地溫馨可愛,房東先生說這是「傳統現代巴伐利亞風格(Traditional modern Bavarian style)」。他真的是那麼說的。他說屋頂、門框、木頭的建材都是傳統巴伐利亞風格;但是現代的部分他沒解釋完,我想現代的是電視沙發那些吧。她們家客廳裡有一個壁爐,那一帶的房子似乎都有壁爐,而且大家還會把木材非常整齊地,像玩拼圖一樣地在屋外緊密排放好,甚至在上頭放一些裝飾品;有一戶人家乾脆把木材堆成點綴有花草的一面牆,可惜我竟沒拍下來。
「傳統現代巴伐利亞風格」住家
她們家背後就是阿爾卑斯山

  房東先生的朋友拿出一種傳統的點心招待我們,是加了梅子餡料、帶有微微肉桂香的糕點。鬆軟的糕底配上表面酥脆的糖粒,十分好吃。而說了喝咖啡晚上會睡不著所以只喝水的我,還被房東先生笑了一下。


  在房東先生和朋友敘了舊之後(他們之間的對話當然是用德文,我和室友只能面面相覷),我們去了當天剛好是開放參觀日的一間樂器製作學校。看著許多年紀和我差不多,或甚至比我小的年輕人,在工作檯上雕刻著小提琴的琴身,真是有種說不出的感觸。我們也看到了樣子和古箏有那麼點異曲同工之妙的zither,房東先生還特地請一位老師來為我們三個亞洲人示範如何彈奏。
製作樂器的學校內
一個樂器製作史的小博物館外
 

  然後我們繼續步行到當天的第三間教堂。雖然和前面兩間相比規模沒有那麼大,但仍然足夠讓我嘆為觀止。特別是當房東先生說,那一帶所有的小鎮幾乎都有一間像這樣的教堂──原來這種程度只是「標準裝備」啊!
教堂外觀
教堂內部




  這一帶的屋子一樣充滿了繁複的彩繪,一間間美麗的房子緊挨在一起,十分地迷人。只可惜我們行程太趕,都沒辦法好好地逛,只是匆匆經過。






  於是我們又再度上路,記不得是在哪一段路程中,我因為暈車地實在太辛苦,索性放棄參予大家的談話倒頭就睡。


水力發電廠的水壩

  我們的下一站和前面幾站的性質落差很大,我們來到一座位於兩個湖中間的水力發電廠。站在水壩下讓我想到小時候常去的石門水庫。可是這裡的水壩看不到水,只有管線,總覺得有那麼點寂寞。在要離開的時候,房東先生從正要下班的工作人員那裡聽說,原來有些時候這裡有開放民眾搭升降梯到水壩頂端看水壩頂的蓄水池,房東先生說他自己雖然來過這麼多次,還是第一次聽說這件事。


  接下來我們又上路,來到我們一日遊的最後一站。這是一間修道院,當然也坐擁了一座美麗的教堂。也是巴洛克式的設計。用色是當天四間教堂中最少的一間,大部分的雕飾都是以灰白色呈現,和St Cajetan’s較類似。這些教堂(尤其是最後看到的兩間)的外觀都很「含蓄」,像這間的門就非常樸素,和其他房子一樣只是「畫上」華麗的門框;然而室內卻是和外觀大大不同地奢華,真讓我搞不懂它們到底是想表現謙虛低調還是想大肆宣揚教會的「力量」。

教堂入口
教堂內




  到這裡,我們的南巴伐利亞一日遊就算劃下一個句點了。真的對我們的房東先生感到非常感激,如果不是他自願帶我們去參觀,我們自己大概根本不會知道要去這些地方看看。這些小鎮和我們住的慕尼黑非常不一樣;慕尼黑和新加坡相比,固然是在歷史及文化上要豐富許多,但是和這些小鎮相比,就又城市化了。有時間的話,真的要再去南部走一走,細細地玩賞。


  這篇文章花了比我預計還要長很多的時間才寫完,但重讀一次後又覺得好像也沒什麼內容。關於這點我會好好檢討,但希望還是多多少少有將南巴伐利亞的教堂與小鎮之美,傳達給耐心讀到這裡的你。